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创新发展,传媒学院广告教研室于2025年3月5日中午在A511办公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会议以“课程思政与广告设计的融合创新”为主题,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项目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戚煜主持,全体教师参会。

朱海霞老师分享,课程思政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告设计的创作基因。我们在《广告创意》课程中,通过分析"中国品牌日"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视觉语言展现大国工匠精神。例如某汽车品牌广告用齿轮元素暗喻产业升级,这种叙事方式既符合商业传播规律,又承载了国家发展的时代命题。建议建立思政元素资源库,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维度分类,方便教师灵活调用。
董玉洁老师分享,中国书法元素的运用是思政融合的有效切口。在《广告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字体设计中融入传统纹样。有位同学用篆书“谷雨”二字结合播种手势图形,既体现文化传承又暗含劳动教育。这种实践表明,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美学浸润自然展开。下一步计划开发地域文化主题案例包,将非遗元素转化为设计教学资源。

龚丽雅老师分享在短视频广告创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议题。比如某小组以“城市温度”为题,记录早餐铺老板十年不涨价的坚守,作品获大学生广告节公益类奖项。这启示我们:思政教育要善用青年话语体系。建议将“乡村振兴”等时政热点设为选题方向,用真实故事激发创作热情,让价值观引导润物无声。
杜玮祎老师分享广告伦理教育是思政建设的重要维度。在《广告法规》课程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媒体、消费者,辩论“保健品广告边界”等现实议题。通过角色代入,学生深刻理解“真实诚信”不仅是法律红线,更是品牌长青的基石。未来拟邀请行业伦理委员会专家共建实践课程,强化职业责任感培养。
曹依达老师分享技术赋能让思政教育更生动。在动态海报设计课上,指导学生用H5技术重现“长征路线图”,用户滑动屏幕可查看每个节点的革命故事。这种交互设计使历史教育更具感染力。近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发AR党史广告案例库,通过扫描实物触发红色故事动画,实现跨学科协同创新。
王培贤老师分享,在商业摄影实训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完整参与从布景搭建到后期修图的每个环节,拍摄主题聚焦“平凡劳动者”。有位学生连续三天凌晨跟拍环卫工人,作品真实展现城市守护者的美。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价值观塑造,建议将“工匠精神”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设置社会责任指标。
本次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广告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大家围绕视觉表达与价值观引导、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青年语态转化、职业伦理教育以及新技术赋能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广告思政案例云平台”、设立“红色广告”主题创作月、共建跨学科教师工作坊等切实可行的建议。会议有效增强了教研室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度与实施路径的系统性,为今后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广告教研室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铸魂、以美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