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比赛研讨会
一、活动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比赛政策解读
教研室主任传达2025年校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的最新要求,强调“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程”的核心评审标准。
分析往届获奖作品特点(如案例设计、情感共鸣点、信息技术赋能),总结“盐溶于水”的思政融入策略。
参赛课程设计与案例分享
教师代表分享:
李世娟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国产化软件开发案例”融入“科技报国”思政主题;
张浩然结合《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思政模块,关联《网络安全法》政策解读。
集体讨论:提炼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切入点(如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
备赛策略与资源支持
拟定“1+1”参赛模式:每门参赛课程需提交1个完整教学单元思政设计+1个5分钟思政微课视频;
教研室提供往届获奖作品集、思政素材库(如红色IT人物故事、国产软件发展历程纪录片)供参考。
二、讨论要点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难点
王晴晴提出: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度不足,易陷入“贴标签”误区,建议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联合备课。
任钰泽建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历程”场景,增强思政内容的情景感染力。
教学设计与技术赋能
王志喜分享:在《Web前端开发》课程中,通过“乡村振兴主题网站设计”项目,融入“服务基层”价值观教育;
袁越辉提议:开发“课程思政案例生成工具包”(含思政关键词库、教学场景模板),降低教师备课难度。
